当前位置:四川省 > 绵阳市 > 涪城区 > 绵阳市中心医院 > 急诊科
科室信息
科室名称:急诊科
所属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
科室医生:0
联系电话:院办:0816-2222566、总机:0816-2222821、急救电话:
联系地址:绵阳市涪城区常家巷12号 [查看地图]
综合得分:5/10分
医疗评分:
5分
服务评分:
5分
价格评分:
5分
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科室概况
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于1987年成立。自成立以来,主要承担以下工作:全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日常急救医疗工作(包括院内急诊以及院前急救),承担绵阳市部分急、危、重症的院前急救、会诊任务;对全市从事急诊医学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市内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的现场医疗急救工作,并负责对全市的医疗急救工作进行指导。服务范围辐射整个川西北地区。绵阳市急救中心于1997年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后,挂靠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行使功能。 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现有一批作风过硬、技术精良的医护急救队伍。中心医疗组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2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有硕士研究生4名,在职研究生2名。护理组有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7人,护师(士)1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5%。多名医护人员被送到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市急救中心、四川省急救中心进修学习。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不断总结诊治中的经验,提高诊治水平。近三年全科发表的学术论文有:国家级18篇,省级4篇。多篇论文在省学术会上交流。完成省、市级科研各一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 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目前配置有新型性能优良的急救专用救护车5辆,拥有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急救设备:除颤起搏监护仪、除颤监护仪、血氧监护仪、紧急心肺复苏机、呼吸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电动自动洗胃机、快速血糖监护仪、心电图机、急救箱等。目前,急诊科加强了急诊抢救室的工作,规范了急诊常见危重疾病的诊治流程:如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急腹症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抽搐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休克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创伤的院前及急诊救治流程等。能熟练开展紧急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洗胃、深静脉穿刺、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监测等急救技术。 目前急诊科分为三个功能区:预检分诊区、诊断检查区、抢救观察辅助区。具体设置有急诊分诊预检处;急诊成人诊断间,急诊儿童诊断间;(急诊妇产、耳鼻喉、眼科、口腔尚设在专科病房);急诊抢救室、急诊清创缝合室、急诊洗胃室、急诊观察室;急诊放射、检验、B超室;急诊药房;急诊收费室等。急诊科的运行流程如下: 1、病人自行就诊--急诊挂号--预检分诊--诊断室--回家、留观、入院 2、 危重病人就诊:护士、护工接病人--送入急诊抢救室--急诊抢救室抢救--入院。 3、 电话呼救:接呼救--通知出诊--现场救治--途中监护---急诊抢救室抢救-留观、入院。 4、救护车送来就诊病员:护士、护工接车--急诊抢救室抢救--急诊挂号--留观、入院。 近年来,急诊科承担了大量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赞扬,如2001年的鼓楼市场垮塌事件、东辰学校食物中毒事件、2002年三台食物中毒事件、2003年SASR病防治、2004年10.01盐亭重大车祸、10.10平武重大车祸、2008年5.12特大地震、9.24 特大泥石流等医疗救援工作等。目前,急诊科每日的急诊量约300多人次,占市区急诊人次的50%以上;院前急救每月200余次,范围遍及全市各地。急诊科还成功担负市内大型活动如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第十三届世界拳击锦标赛的现场医疗急救工作。同时,还多次举办省级和市级培训班对全市及周边地市从事急诊医学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以提高社会效益为宗旨,以改善服务、满足人民健康需要为目的,提高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为目标,充分展示急诊科工作人员精湛的急救技术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广泛开展以院前急救、途中救护、急诊科抢救和急诊ICU 救治相结合的绿色通道专业急救服务,目前,全科人员都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急救设备,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为绵阳和川西北地区人民健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我科在接受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等各级检查中获得较高评价。通过开展优质服务,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四川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尤其在5.12 特大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媒体的好评以及政府的表彰!
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先进设备
暂无相关信息
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所获荣誉
暂无相关信息
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治疗范围
暂无相关信息
热门急诊科科室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